如何透過回測避免被財經新聞嚇到

學會運用回測數據,提升對市場的正確理解,減少對財經新聞的恐慌和不必要的投資行為。

為什麼你總是被財經新聞嚇到?解析聳動標題下的陷阱

親愛的投資朋友,你是不是也常常被財經媒體上那些聳動的標題嚇得心慌意亂呢?「股市末日博士預警,全球經濟恐崩潰!」、「股市將跌10%,你該怎麼辦?」這類標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,它們就像海浪一樣,一波波地襲來,總讓人感到不安。你或許會疑惑,這些專家真的這麼悲觀嗎?為什麼他們的預測總是這麼極端?

事實上,許多財經媒體為了吸引你的目光,很可能會擷取專家言論中最容易「煽動情緒」的部分。這就像一場傳話遊戲,專家的原話可能是有前提、有條件的,比如「如果全球供應鏈持續惡化,且央行不採取行動,那麼股市可能會面臨10%的下跌壓力。」但到了新聞標題上,這些限定條件往往被省略,變成簡單粗暴的「股市將跌10%」。

這種斷章取義的傳播方式,很容易讓你對市場產生不必要的恐慌,或是形成錯誤的預期。你可能會開始懷疑自己的投資策略,甚至在市場一有風吹草動時,就忍不住想賣出所有持股,錯失後續的反彈機會。要避免這種情況,我們需要一套更客觀、更科學的工具,來幫助我們看清市場的真實面貌,而這個工具就是我們今天要深入探討的「回測」。

一位男子正在街頭交易股票

回測對投資者的重要性包括:

  • 提供數據支持,使決策更具信心。
  • 幫助分析市場波動及其模式。
  • 避免情緒化決策,促進理性投資。

回測是什麼?解鎖市場「真實」面貌的秘密武器

「回測」(Backtesting)這個詞聽起來有點專業,但它的原理其實非常簡單。想像一下,你要出門旅行,是不是會先看看地圖、規劃路線,甚至研究一下過去天氣的統計數據?回測在投資領域裡,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。

moneta-markets

簡單來說,回測就是利用歷史數據來模擬、測試某個投資策略或市場現象,看看它在過去的表現如何。我們不會去預測未來,因為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。但是,透過回測,我們可以了解過去市場在特定條件下是如何反應的,這有助於我們建立對市場更客觀的認知。它不是讓你預知未來,而是讓你更好地理解過去,進而更理性地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。

螢幕上顯示著金融新聞的標題

回測的意義在於,它能幫助我們從大量的市場噪音中,提煉出真正有用的統計數據和規律。舉例來說,當媒體聲稱「大盤恐將重挫10%」時,透過回測,我們可以查詢過去幾十年裡,股市每年或每半年下跌超過10%的機率到底有多高?是百年難得一見,還是其實很常見?當你掌握了這些真實數據,你就會發現許多預測根本禁不起檢驗,你的心也就不會那麼容易被嚇跑了。

回測目的 具體內容
驗證策略有效性 確認策略在歷史上是賺錢的,而不是紙上談兵。
評估潛在風險 了解策略可能遇到的最大跌幅和波動程度。
優化策略參數 根據回測結果,調整策略參數以改善績效。

美股跌幅很常見?回測數據揭露市場波動的「常態」

許多投資新手都以為,股市應該要一路長紅,偶爾的下跌都是「股災」的訊號。但你相信嗎?根據歷史回測的結果,股市的波動其實是常態,一定程度的下跌更是家常便飯。這聽起來可能有點顛覆你的想像,但數據是不會說謊的。

我們以美股為例,根據過去三十年(1993年至2023年)的回測數據顯示:

  • 從年度來看,也就是每年年初到年尾,美股從當年度最高點跌幅超過10%的機率大約是50%。換句話說,每兩年就有將近一年會出現超過一成的跌幅。
  • 如果我們把時間區段縮短,像是每半年(年初到年中,或年中到年尾),美股從這半年內的最高點跌幅超過10%的機率也約為35%。也就是說,每三到四個半年期間,就會出現一次超過一成的跌幅。

一位冷靜的投資者正在分析數據和圖表

這些數據告訴我們什麼?它揭示了一個重要的事實:市場的下跌,特別是10%左右的跌幅,並不是什麼「末日預言」或是罕見的股災,而是市場運作的常態現象。就像海浪一樣的市場情緒,有高潮也有低谷。每一次的漲跌,都是市場自然調節的過程。

理解這一點,對你的投資心態是極其重要的。當你下次再看到新聞報導說「大盤恐跌10%」時,你不會再感到恐慌,因為你已經知道,從歷史經驗來看,這其實是經常發生的事情。這有助於你破除迷思,建立更客觀的市場認知,並做出更理性的投資決策

破除迷思!用統計數據打造你的「理性投資腦」

當你對市場的統計數據有了更深的認識後,你會發現許多過去讓你焦慮不安的市場「異象」,其實都是可預期、可應對的市場波動。擁有一個「理性投資腦」能讓你不再被單一新聞事件或聳動標題牽著走,而是能根據事實做出判斷。

想像一下,如果每次下雨你就恐慌,那你的生活將寸步難行。但如果你知道台灣的梅雨季,你知道這時候下雨是正常的,你就不會那麼恐慌,反而會準備雨具,調整出行計畫。股市也是如此。當你了解美股每年跌幅超過10%的機率高達50%時,你就知道這不是世界末日,而是市場在呼吸。

這種數據驅動的思維方式,能夠幫助你:

  • 提升心理素質: 不再輕易被市場的短期波動所影響,減少因情緒化交易而造成的損失。
  • 建立客觀評估能力: 學會辨別新聞資訊的真偽,不再盲目相信沒有數據支持的預測。
  • 強化長期投資信心: 了解市場有其自然的運行週期,有跌才有漲,反而能更堅定地執行你的投資策略

我們的目標不是要讓你成為預言家,而是要讓你成為一個聰明的「偵探」。透過回測等工具,收集和分析統計數據,讓你能夠「破除迷思」,看清市場的真實面貌,最終培養出面對任何市場預測都能從容應對的理性投資腦

回測的實戰應用:從選擇權到程式交易的致勝關鍵

回測不只是一種觀念,它在專業的金融科技領域裡,更是實際的應用工具。特別是在比較複雜的選擇權交易中,回測扮演著驗證投資策略是否可行的關鍵角色。對於想要進行程式交易的投資人來說,回測更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。

你或許聽過一些專業的選擇權交易策略,像是「時間價值-雙買策略」、「週三賣方多口數調單當沖策略」或是「大波動雙賣策略」。這些策略聽起來很厲害,但如果沒有經過回測的驗證,誰也不知道它們在真實市場中表現如何。這時候,專業的選擇權回測機軟體就派上用場了。

這些回測軟體可以讓你輸入過去的歷史數據(可能是好幾年的每日股價指數選擇權價格等),然後模擬執行你的投資策略。它會告訴你,如果你的策略在過去幾年每天都這麼操作,會賺錢還是賠錢?最大會遇到多少虧損(最大跌幅)?平均報酬率是多少?勝率又有多高?

透過回測,你可以:

  • 驗證策略有效性: 在投入真金白銀之前,確認你的策略在歷史上是賺錢的,而不是紙上談兵。
  • 評估潛在風險: 了解策略可能遇到的最大跌幅和波動程度,讓你對潛在風險有更清晰的認識,進而做好風險管理
  • 優化策略參數: 根據回測結果,調整策略的進出場條件、倉位大小等參數,讓策略表現更好。

這對於想要投入程式交易的人來說尤為重要,因為程式交易是將投資策略寫成電腦程式來自動執行。沒有經過嚴謹的回測,你貿然上線的程式,很可能在高頻交易中瞬間讓你損失慘重。所以,無論你是手動交易還是想嘗試量化投資,回測都是你降低風險、提高勝率的強力工具。

市場急跌時該怎麼辦?回測告訴你抄底還是出場

市場波動劇烈,尤其是遇到像2020年初新冠疫情那樣的急跌時,許多投資新手都會手足無措:「現在是該趕快停損出場?還是閉著眼睛抄底?」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,但回測的思維可以幫助你做出更理性的投資決策

首先,我們要區分不同類型的投資人:

  • 如果你是使用融資槓桿的投資人: 當市場劇烈波動,特別是出現大幅下跌時,你的風險會被放大好幾倍。這時候,回測告訴我們,降低持股甚至立即出場,保護本金,避免斷頭的風險,是相對穩健的選擇。畢竟,市場永遠都在,本金沒了,就沒有翻身的機會了。
  • 如果你是自有資金投資人: 沒有槓桿的壓力,你的選擇彈性就大多了。在市場急跌時,你可以選擇靜觀其變,等待市場情緒穩定;或者,如果你對特定股票或指數股票型基金(ETF)有信心,也可以考慮分批逢低加碼,也就是俗稱的「抄底」。這時候,回測過去的最大跌幅數據,能讓你對可能的下跌空間有個心理預期。

判斷市場底部是一個複雜的過程,但也有一些訊號可以參考,這些訊號本身也是長期歷史經驗的累積:

  • 融資減肥幅度夠深: 代表市場上的融資槓桿已經清理得差不多了,賣壓減輕。
  • 成交量萎縮: 股票跌到大家都不想賣了,量縮價穩,通常是底部訊號之一。
  • 利空鈍化: 市場再怎麼壞的消息出來,股價都不跌了,甚至開始反彈,表示壞消息已經被市場消化。
  • 國安基金進場: 當國家隊都出手護盤了,通常代表市場跌到一個相對低點。

這些訊號,雖然不能保證精準抓到底部,但結合你的投資策略回測結果,可以幫助你在恐慌中保持清醒,做出更符合自己風險承受度的投資決策。記住,投資優質權值股指數股票型基金(ETF),會讓你在市場波動時更安心。

當前市場熱潮怎麼看?AI泡沫化與歷史回測的啟示

你一定感受到了,最近AI技術的發展簡直是掀起了一股巨浪,市場上對於AI概念股的追捧熱度高到不行。像是輝達(NVIDIA)這類公司的股價屢創新高,讓許多人躍躍欲試,但也引發了一些疑問:這會不會是下一個「網路泡沫」?

這正是回測思維能派上用場的時候。當你看到某個產業或股票出現不尋常的狂熱時,你可以回頭看看歷史上類似的熱潮,它們是如何開始、如何發展、又是如何結束的。網路泡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,那時候許多沒有獲利甚至沒有實際產品的網路公司,股價被炒到天價,最終一夕崩盤。

當然,我們不能簡單地把現在的AI熱潮等同於當年的網路泡沫,因為AI技術的確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實質應用。然而,回測歷史經驗可以提醒我們:

  • 市場情緒往往會過度反應: 無論是利好還是利空,市場情緒都容易出現極端,導致股價偏離基本面。
  • 技術創新需要時間變現: 雖然技術前景光明,但將技術轉化為實際營收和利潤需要時間。
  • 警惕「本益比(P/E ratios)」過高: 當股價被炒到遠遠超過公司實際獲利能力時,風險就會累積。

透過回測過去的科技泡沫或產業熱潮,我們可以學到在狂熱中保持清醒。這並不意味著要你放棄投資AI相關產業,而是要你更謹慎地評估個股的基本面,而非僅僅追逐概念。當每個人都在談論同一件事、同一支股票時,反而是你需要特別注意的時候。用數據驅動的眼光,去判斷是機會還是風險,這才是穩健投資的根本。

遠離情緒化投資:建立你的獨立判斷系統

我們在前面談了這麼多,從媒體訊息的陷阱,到回測如何揭示市場的常態,以及它在實戰應用中的價值。總結來說,這一切都是為了幫助你建立一個「獨立判斷系統」,讓你能夠遠離情緒化投資

投資市場不是賭場,它是一個充滿變數但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場域。許多投資人之所以虧損,並非因為他們不夠聰明,而是因為他們太容易被市場的噪音和自身的情緒所左右。就像一個船長,如果他只聽風聲就改變航向,而不是看羅盤和地圖,那他的船遲早會觸礁。

建立你的獨立判斷系統,你需要養成以下習慣:

  • 對任何資訊保持批判性思考: 無論是新聞報導、社群媒體的熱議,還是朋友的「明牌」,都不要照單全收。問問自己:這些資訊有數據支持嗎?背後的前提和語境是什麼?
  • 善用歷史數據和回測工具: 當你聽到某個市場預測時,別急著恐慌或興奮,先利用回測去驗證它在過去是否成立。市場並非完全隨機,過去的經驗常常能給我們啟示。
  • 專注於你理解的投資: 不要盲目跟風。如果你不了解某個產業或公司的基本面,即使它再熱門,也不要輕易投入。專注於你自己的研究,選擇你真正懂的投資組合
  • 制定並遵守你的投資策略: 在市場平靜時,先想好你在不同市場情境下的應對方案,並且堅定執行。不要在市場恐慌時才來思考,那時候情緒會干擾你的判斷。

你的投資決策,應該是基於事實和數據,而不是基於恐懼或貪婪。透過這些步驟,你就能一步步地成為自己的投資「領航員」,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,做出更明智的選擇,最終實現你長期穩健的投資目標。

掌握宏觀趨勢:回測之外的市場觀察力

雖然回測是我們檢視市場波動和策略有效性的利器,但它畢竟是基於「過去」的數據。市場總是在變化,除了歷史數據,我們也需要培養對「現在」和「未來」的宏觀觀察力。這些大趨勢,雖然不直接用於回測計算,卻是影響市場情緒基本面的關鍵因素。

從當前的宏觀背景來看,我們可以觀察到許多正在發生的事情:

  • 全球經濟不確定性: 美國的關稅政策(如關稅大逃殺)、中國的工業數據零售銷售數據、以及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(例如韓國央行升息、台灣公股銀行吸外幣存款餘額)都在影響全球資金的流動。
  • 地緣政治影響: 例如中美兩岸減持美國國債的動向,這不只關係到美債的供需,也反映了國際資產配置的調整和地緣政治的角力。
  • 新興產業與科技發展: 我們前面提到的AI技術,不僅僅是炒作,它確實為科技產業帶來了新的增長機會(如輝達AI伺服器、水冷散熱領域的應用,宏達電智慧AI眼鏡VR/AR的努力)。但也要關注市場是否過於狂熱,是否存在潛在泡沫。
  • 傳統產業的復甦與轉型: 疫情後的餐飲業如何結合AI科技搶攻市場(如新天地餐飲集團),以及受到中國貿易需求和颱風影響而走勢強勁的乾散貨海運市場(如波羅的海乾散貨BDI指數),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變化。

這些宏觀因素就像一幅巨大的拼圖,回測讓我們看清楚過去的每一小片,而對宏觀趨勢的觀察,則是幫助我們看懂整幅畫。它們影響著上市櫃公司的營收、獲利,進而影響股價。一個有經驗的投資人,不僅要會回測,更要懂得將這些宏觀的、多變的資訊,納入自己的投資決策考量中,形成一套更全面的市場分析能力。

數據驅動的投資哲學:讓回測成為你的投資明燈

走到這裡,相信你對「回測」已經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,也明白它對於你建立穩健投資哲學的重要性。回測不只是一個工具,它更是一種數據驅動的思維方式,它將幫助你從感性的「猜測」轉變為理性的「判斷」。

我們可以將這種投資哲學歸納為以下幾點:

  • 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經驗: 不再相信沒有根據的預言,而是透過歷史數據的回測,累積你對市場真實運作的「經驗」。這些數據就像投資路上的里程碑,告訴你哪些路好走,哪些路有坑。
  • 專業的分析能力: 你學會了如何分析統計數據,如何解讀跌幅的機率,如何辨識媒體的潛在誤導。這讓你在面對複雜的市場分析時,能展現出專業的判斷力。
  • 源於數據的權威: 當你能夠用真實的數據,去解釋市場波動的常態性,去驗證投資策略的有效性時,你的判斷自然就具備了權威性。這種權威不是來自於名號,而是來自於你對事實的掌握。
  • 值得信賴的決策: 透過透明的回測過程,你清楚你的每個投資決策背後都有數據的支持,這讓你對自己的選擇更有信心。同時,這種基於數據的透明度,也讓你的投資方法更具可信度

總之,讓回測成為你投資旅程中的一盞明燈。它會照亮你前方的道路,幫助你穿越市場的迷霧。當市場充滿噪音,謠言四起時,你可以回歸到數據,找到真相。這不僅僅是為了賺錢,更是為了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投資世界中,找到一份穩定和從容。

你的投資未來:穩健成長的道路

恭喜你,讀到這裡,你已經掌握了比大多數投資新手更深入的知識。我們一起拆解了「回測」這個概念,從它的定義、實際應用到如何幫助你建立理性投資腦,甚至是面對當前的AI熱潮

投資是一場馬拉松,而不是百米衝刺。它需要時間、耐心,更需要一套正確的方法論。我們的目標不是要你在短期內暴富,而是要你能在漫長的投資理財道路上,走得更穩、更遠,最終實現你的財務自由目標。

請記住以下幾點:

  • 學習永無止境: 市場永遠在變,持續學習新的知識和工具,才能讓你保持競爭力。
  • 紀律勝過預測: 投資策略的有效性,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是否能嚴格遵守它,而不是頻繁地改變心意。
  • 風險管理至上: 保護你的本金永遠是第一要務。沒有本金,就沒有參與遊戲的資格。

願你透過對回測的理解和運用,能夠在未來的投資旅程中,做出更多明智的投資決策,不再被市場的噪音所困擾,一步步走向你所期待的穩健成長的未來。現在,你已經準備好成為一個更聰明、更自信的投資者了!

回測常見問題(FAQ)

Q:回測是什麼?

A:回測是利用歷史數據測試投資策略的有效性,幫助投資者更好理解市場。

Q:為什麼回測對於投資者很重要?

A:回測能提供數據支持,讓投資者能做出理性決策,而不是僅憑直覺。

Q:如何利用回測來避免情緒化投資?

A:透過回測確認策略有效性與風險,建立穩定的投資框架,使決策更加冷靜和理智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