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準會九月降息機率逾九成?為何有人卻說「別傻了」?
最近,美國股市因為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(Fed)可能在九月降息而顯得一片樂觀,似乎預示著借貸成本即將降低,資金能更寬鬆。但是,你可能會好奇,當大家都這麼看好時,會不會有不同的聲音呢?的確有!知名的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(美銀)就對此潑了一盆冷水,他們認為市場可能誤判了,聯準會甚至可能將利率維持在現有水準,一路到2026年!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分歧?今天,我們就來好好聊聊聯準會的貨幣政策走向,以及背後錯綜複雜的經濟數據與政治角力。
這篇文章,我們將帶你深入了解:
- 市場為何如此篤定聯準會會在九月降息?
- 美銀「不降息」論點的經濟依據是什麼?
- 哪些關鍵數據會左右聯準會的未來決策?
- 聯準會的獨立性,又會如何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?
準備好了嗎?讓我們一起來抽絲剝繭,看懂聯準會的下一步。
為了更好地理解聯準會的決策,本文將深入探討以下幾個核心概念與機構,這些都是理解其貨幣政策走向的關鍵:
- 聯準會(Federal Reserve)
-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(Bank of America Global Research)
- 貨幣政策與利率調整
- 通膨與就業數據
- 政治因素對決策獨立性的影響
市場對九月降息的熱切期待:高達九成的預期從何而來?
談到聯準會的利率政策,市場的反應總是特別敏感。最近,一份來自CME「美聯儲觀察」(CME FedWatch Tool)的數據引起了廣泛關注。這份數據顯示,市場預期聯準會在九月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的機率僅約5.6%,而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則高達94.4%。什麼是「基點」呢?1個基點等於0.01%,所以降息25個基點就是指降低0.25%的利率。這表示大部分的投資人、分析師都認為,聯準會幾乎鐵定會在這個時間點出手降息。
決策選項 | 機率(%) | 解讀 |
---|---|---|
維持利率不變 | 5.6% | 市場認為聯準會保持現有利率的可能性極低。 |
降息25個基點 | 94.4% | 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將會降息0.25%。 |
這種強烈的降息預期,主要來自於市場對於美國經濟放緩,特別是勞動力市場可能出現疲軟跡象的解讀。當經濟活動放緩,企業獲利減少,失業率可能上升時,聯準會通常會考慮降息來刺激經濟,降低企業和個人的借貸成本,鼓勵投資與消費。這種預期也因此激勵了股市上漲,因為較低的利率通常有利於企業的估值和未來的獲利潛力。
然而,市場的集體預期,是否真的會與聯準會的實際行動一致呢?這正是美銀提出質疑的核心。
美國銀行「按兵不動」論的核心經濟依據:通膨與就業的真實面貌
與市場的普遍預期截然不同,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(美銀)卻堅持聯準會將利率維持在當前水準,直到2026年的看法。他們為什麼會這麼認為?美銀的分析,是基於對當前宏觀經濟數據的獨特解讀。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四大主要論點:
美銀論點 | 核心依據 | 對聯準會決策的意涵 |
---|---|---|
勞動力市場韌性 | 閒置產能未顯著增加;外籍勞工退出有助穩定失業率。 | 就業狀況尚不足以構成立即降息的理由。 |
消費者支出強勁 | 信用卡與簽帳卡數據顯示支出走強。 | 經濟可能走向更強勁軌跡,非衰退,降息急迫性低。 |
通膨仍是擔憂 | 降低通膨進展不大;川普關稅政策可能加速物價壓力。 | 控制通膨仍是首要任務,降息需謹慎。 |
政策目標權重 | 通膨目標偏離程度遠大於就業目標。 | 聯準會將優先解決通膨問題。 |
- 勞動力市場比你想得更有韌性:
美銀指出,儘管勞動力需求有所下降,但勞動力市場的「閒置產能」並未顯著增加。什麼是「閒置產能」?簡單來說,就是勞動力市場上那些想工作卻找不到工作的人。如果這個數字沒有大幅增加,代表市場供需還算平衡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有超過80萬名外籍勞工退出美國勞動力市場,這反而幫助失業率保持穩定。聯準會主席鮑威爾(Jerome Powell)也曾暗示,只要失業率穩定,他們就不會過度看重就業放緩的單一數據。這意味著,聯準會可能認為目前的就業狀況,還不足以構成立即降息的理由。
- 消費者支出展現強勁活力:
美銀追蹤的信用卡和簽帳卡數據顯示,消費者支出正在走強。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,因為消費是美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。如果消費者持續願意花錢,就代表他們對未來經濟前景有信心,企業也能維持不錯的營收。這預示著美國經濟可能走向更強勁的軌跡,而不是市場普遍擔憂的衰退。在經濟狀況良好的情況下,聯準會更沒有降息的急迫性。
- 通膨仍是聯準會主要擔憂:
美銀認為,市場可能將經濟衰退與停滯性通膨混淆了。什麼是「停滯性通膨」?這是一種經濟現象,指經濟成長停滯,但物價卻持續上漲。美銀指出,聯準會更擔憂的是過去一年降低通膨率的進展不大。儘管通膨從高點回落,但要達到聯準會2%的目標仍有距離。而且,他們特別提醒,隨著前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生效,物價壓力重新加速的風險,可能超過勞動力市場大幅放緩的風險。這代表聯準會在做出降息決定時,會把控制通膨放在更優先的位置。
- 政策目標權重:通膨優先於就業:
美銀強調,聯準會在通膨目標上的偏離程度,遠大於在就業目標上的偏離。聯準會有雙重使命:維持物價穩定(控制通膨)和促進最大就業。如果通膨距離目標還很遠,而就業市場相對健康,聯準會會更傾向於先解決通膨問題。美銀認為,如果在沒有通膨見頂證據的情況下,聯準會就急著在九月降息,這將是對勞動力市場惡化預測抱有極大的信心,但現有數據並不支持這一點。
美銀的這些論點,是不是讓你對聯準會的決策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呢?他們提醒我們,不能只看單一數據或市場情緒,而是要全面評估。
總結美銀對於聯準會將按兵不動的核心論點,主要基於對當前經濟數據的以下判斷:
- 美國勞動力市場展現出強勁的韌性,並未出現預期的顯著疲軟。
- 消費者支出持續活躍,顯示經濟具備內生增長動力。
- 通膨問題依然存在且持續,聯準會的目標仍未達成。
- 聯準會的政策重心傾向於優先解決通膨,而非過度刺激就業。
左右聯準會未來決策的關鍵變數:盯緊這兩份報告
儘管美銀的觀點與市場大相逕庭,但他們也並非完全排除降息的可能性。那麼,究竟有哪些因素,會讓美銀改變他們的預期,甚至促使聯準會真的在九月降息呢?答案就藏在即將公布的兩份重要經濟報告中:
報告名稱 | 關鍵指標 | 觸發降息的條件 | 潛在影響 |
---|---|---|---|
七月和八月通膨數據 | 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、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(PCE) | 數據顯示明顯疲軟,漲幅顯著放緩或下跌。 | 通膨擔憂緩解,聯準會更傾向支持經濟。 |
八月就業報告 | 失業率 | 失業率上升至4.4%或更高。 | 勞動力市場惡化,聯準會可能需干預以避免衰退。 |
- 七月和八月的通膨數據:
如果接下來七月和八月的通膨數據顯得特別疲軟,也就是說,消費者物價的漲幅明顯放緩,甚至出現下跌的趨勢,那麼九月降息的可能性將會大大增加。因為這代表聯準會最擔心的通膨問題,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改善,他們就可以更放心地考慮降息來支持經濟。
- 八月就業報告中的失業率:
除了通膨,就業報告也是聯準會決策的關鍵。如果八月的就業報告再次顯示出疲軟的跡象,特別是失業率上升至百分之四點四(4.4%),這也可能促使聯準會考慮降息。為什麼是4.4%?因為這可能被視為一個重要的臨界點,暗示勞動力市場的健康狀況正在惡化,需要聯準會出手干預來避免經濟陷入衰退。
所以,如果你想預測聯準會的下一步,就務必密切關注這兩份報告的結果。它們將是決定聯準會是否採取行動的關鍵催化劑。
聯準會主席人選的政治角力與政策獨立性挑戰
除了經濟數據,聯準會的決策還可能受到一個我們不常在財經新聞中直接看到,但卻極其重要的因素影響:政治。特別是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臨近,聯準會的獨立性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。
聯準會的獨立性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面臨多重考驗,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- 總統公開評論與干預貨幣政策的潛在壓力。
- 聯準會主席人選的更迭可能性,影響未來政策方向。
- 潛在候選人與現任主席在經濟政策上的立場分歧。
- 如何在政治壓力下維持其雙重使命的平衡。
前總統川普(Donald Trump)就曾公開批評現任聯準會主席鮑威爾(Jerome Powell)「高度政治化」,並指責他在2024年前不降息是為了傷害自己的總統任期。川普甚至透露,如果他再次當選,計劃更換鮑威爾,並點名了幾位潛在人選,例如前聯準會理事凱文·華許(Kevin Warsh)和白宮經濟顧問凱文·哈塞特(Kevin Hassett)。
這對聯準會意味著什麼?
- 政策獨立性受挑戰: 聯準會的職責是根據經濟數據和雙重使命來制定貨幣政策,而不是受到政治壓力。然而,總統公開批評並考慮更換主席,無疑是對其獨立性的一種挑戰。
- 潛在人選的立場:
- 凱文·華許曾批評聯準會「迷失方向」,並呼籲改革,認為聯準會應忽略關稅引起的一次性通膨。
- 凱文·哈塞特則直接呼應川普的立場,主張聯準會應該降息。
如果這些人選真的上任,聯準會未來的貨幣政策走向可能會出現顯著變化。
- 鮑威爾的任期與權力: 值得注意的是,鮑威爾的任期要到2026年5月才結束。美國總統雖然可以提名聯準會理事,但無法僅因政策分歧就直接解僱聯準會主席。這也使得這場政治角力更加複雜。
回顧歷史,聯準會自疫情以來首次降息發生在2024年9月,當時一口氣降息了50個基點(0.5%),同年晚些時候又降息50個基點。此後,聯準會便一直按兵不動。鮑威爾也曾表示,聯準會需要觀察川普的關稅政策對消費者物價可能造成的影響。這都顯示聯準會在制定政策時,確實會考量到廣泛的經濟和潛在的外部衝擊。
總結:聯準會的下一步,你準備好了嗎?
綜合來看,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前景確實充滿了不確定性。一方面,市場對九月降息抱持著高度的期待,希望看到借貸成本的下調。另一方面,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(美銀)卻以紮實的經濟數據分析,堅持聯準會將按兵不動直到2026年的看法,提醒我們注意勞動力市場的韌性、消費者支出的強勁,以及通膨壓力的潛在風險。
未來的通膨數據和就業報告,將是決定聯準會是否採取行動的關鍵指標。同時,聯準會主席人選的政治角力,也為其政策獨立性增添了變數,值得我們密切關注。
對於你我這樣的普通投資者或對財經有興趣的朋友來說,理解這些複雜的訊息至關重要。這不是要你預測市場,而是要你了解這些決策背後的邏輯和可能影響。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,我們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經濟與政治格局中,做出更明智的判斷。
免責聲明:本文僅為資訊性與教育性內容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投資有風險,請務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,諮詢專業財務顧問。
常見問題(FAQ)
Q:聯準會降息對股市有什麼影響?
A:聯準會降息通常會降低借貸成本,這有助於刺激企業投資和消費者支出,進而提高企業獲利預期,對股市構成利多,通常會推動股價上漲。
Q:聯準會的「雙重使命」是什麼?
A:聯準會的雙重使命是指其兩大主要政策目標:一是實現最大化就業(促進充分就業),二是維持物價穩定(控制通膨)。聯準會會在這兩個目標之間尋求平衡。
Q:美國銀行為何認為聯準會不會在九月降息?
A: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認為,儘管市場預期降息,但美國勞動力市場仍具韌性、消費者支出強勁,且通膨問題仍是聯準會的主要擔憂,尚未達到其2%的目標。因此,他們判斷聯準會將維持利率不變,以確保通膨得到有效控制。